卡拉瓦喬是十六世紀末到十七世紀初的重要畫家,在巨大教堂廣被建造,亟需大型畫作裝飾吸睛的時代,他充滿戲劇性的明暗處理以及精確生動的人物,吸引了無數仰慕者。然而他拒絕展示得道升天的光華,反在猙獰、哀痛、激情與反諷中辯證信仰,既為學院所不容;以妓女、盜賊、乞丐作為聖母與聖徒的模特兒,更讓知情的教廷難忍;因此樹立許多敵人。
我對卡拉瓦喬的認識不是來自美術課,而是電影。1987年金馬影展引進賈曼導演的《浮世繪》,不僅用傑出光影連結繪畫與電影,也把卡拉瓦喬的情愛(尤其是同性戀)做了熾烈的呈現,至今仍是我心中最佳。而台灣近年相繼上映過《一代畫家卡拉瓦喬》《失竊神畫:卡拉瓦喬》《卡拉瓦喬:靈魂與血肉之軀》,可見其魅力。
《禁忌的畫像:卡拉瓦喬之影》邀來法國男星路易卡瑞扮演叫做「影子」的密探,奉羅馬教宗之命調查畏罪潛逃的卡拉瓦喬。影后伊莎貝雨蓓飾演對卡拉瓦喬一再伸出援手的伯爵夫人,自然成為偵訊對象。其他還包括激賞並收藏他不少畫作的紅衣主教、對立的學院派畫家、追隨他的門徒,也少不了因他而永存畫中的底層人民⋯他們用證詞拼湊出卡拉瓦喬的人與藝,他既手拿畫筆,又持劍生非,也宛如影子一樣,存在於每個人的詮釋裡。
導演自是站在卡拉瓦喬這邊的。面對男盜女娼作為聖畫模特兒的爭議,以他們更能體現身體所受之苦及靈魂煎熬來回應。卡拉瓦喬在他眼中是讓神更接近人,而不是褻瀆神明。然而當教廷只要人們虔信而不准起疑,卡拉瓦喬的畫筆便成了危險的武器。你可以用傳記電影來看待,但它更像一樁政治(以及某些宗教)恐懼並迫害創作自由的證明。